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錢!錢!錢!

應邀到大學母校校友會演講,聯絡人說許多校友對能在45歲退休很好奇,希望分享經驗。一口答應的同時心中卻有些沒底,校友們年齡層分佈廣,從事的行業,家庭背景,價值觀等等差異也可能很大,要顧及全面不容易。。。。為此,特地上網小做了一番調查。

不出所料,大部分跟退休相關的書籍和報導講的都是理財。一般人說到退休規劃,就跟其他人生大事一樣,考量最多的往往是錢。可越是這樣,我越是希望能夠傳達出一個訊息,那就是有兩件起碼同樣重要的東西常被忽視:健康和快樂。連同金錢,這三件看似獨立的事情,實際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金錢表現在理財和居住地點的選擇,健康在運動和醫療,快樂則包括家庭和朋友,以及對個人“職志”的追求。

我花較多篇幅在闡述快樂這個元素上,因為從過去經驗中,我知道這是大部分人最容易疏忽誤解的地方。講到金錢時,我首先要求大家接受一個前提:“錢是工具,不是目標,它的功用是幫助我們完成人生目標”。在這前提下,認識並且發揮自身特長,培養鍛煉健康身心,於是就跟金錢管理產生因果關係。同樣在這前提下,心甘情願過上較簡單樸素生活,不對物質做過多追求攀比,也就成為自然發生的結果,而不是費力的節制回避。

演講結束,提問頗為熱烈,但有趣的是,最多的問題依然是繞著理財這個環節打轉,看來我本想刻意淡化的努力是失敗了。既然如此,繞不開就正面迎戰,再怎麼說,金錢本來就是退休三大考量之一,當然值得討論。

問:你現在的收入來源是什麽?如何投資理財?建議你別買股票型基金,風險太大,但債券型回報太差,而且也不是全沒風險。。。。
答:我的收入來源是房租和相對穩定的投資收入。該買什麽股票基金我不是專家,以前信專家也賠得血本無歸。現在投資只守兩個原則:長期複利,分散風險。起碼退休至今五年,即使經歷金融風暴,都沒有特別煩惱過錢財的事。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哪天真碰上問題,我的身體健康,工作技能還在,對物質期望比過去低,對生活適應能力比過去高,所以也沒什麽好擔憂。

問:你說住到高雄是因為房價物價低,但你住的那個區域我很熟,是高雄的中心區,房價不便宜,所以別說的那麼客氣,看來你也是個有錢人啊!?
答:沒客氣。我比窮人有錢,比有錢人窮(廢話),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有錢人。我知道的是,在高雄的生活方式符合我現階段對健康和快樂(家人/朋友/興趣/職志)的需求,既然買得起這房子,就買了。以後房價漲跌我不在意,漲當然好,但我更在意的是過什麽樣的生活。錢很重要,但它是用來幫助,而不是阻撓或延後我完成生活目標。是不是有錢人是攀比的結果,人的一生不長,享受生活的時間都不夠,為什麽要在他人眼光中浪費生命?

問:你說許多人退休後從事對職志的追求,經常因此賺到錢,所以不妨冒點風險,轉換人生跑道。。。。這麼說來,一切還是為了錢啊!?
答:職志符合三個條件,1.會做的事,2.喜歡做的事,3.有意義的事。換句話說,對職志的追求就是自我實現的過程。即使不求名利,只為樂趣而全身心投入在自身所長,經常能夠創造卓越,卓越的創造常能得到金錢的回報。拿我老婆對繪畫的投入當例子,她努力的的回報是創造和分享的樂趣,如果一直畫下去,有一天真的開畫展成名賺錢,那當然很棒,不行也無所謂,因為那本來就不是目的。不是我不愛名和利,我愛死了,但也愛其他的東西。如果追求名利代表無法兼顧像休閒,家庭,健康,興趣這些同樣重要的事物,那也只好割愛。

問:你的生活哲學,似乎有些和宗教教義相類似之處,你對宗教看法如何?
答:我不信教,但對各個宗教都保持尊敬和好奇,或許哪天想通了(或想不開),就會去信。我既沒有看破紅塵也不懂修行,我只是不願意為了一個好東西犧牲另一個好東西而已。真要說跟別人有什麽不同,可能是我對好東西的認知範圍比較寬廣,碰巧這點跟宗教規勸人們淡泊名利有些許類似之處。我不理解為什麽有那麼多人在用金錢判斷所有事物價值高低的同時,還能成為一個虔誠的教徒,除了嚴格奉行各種儀式禁忌之外,他對教義是否真誠認同?

或許那天的演講對部分校友和我自己來說都是一場culture shock。他們參加講座期待聽到能提早退休的理財撇步,結果大失所望。我犯的錯誤是把“金錢是工具,不是目標”這個前提想像的太理所當然。人們長久以來堅信不疑的事物又憑什麽該在兩三個鐘頭內被一個素昧生平,自稱校友的懶漢所改變?雖然如此,會後有超過半數校友買了我的書。私心妄想:或許我的演講在某些人原本堅固的價值體系上敲開了一條裂痕,後續的閱讀能讓他對事物產生些許不同看法。。。。我不想也沒資格傳教,只想用親身經歷演示:人生大事真的不止是錢!錢!錢!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臺灣美眉

在家附近的高雄文化中心廣場跑步,旁邊停放幾輛大巴,窗前標識“臺南xx大學”,應該是學校組織的參觀活動。大巴前站立四五位年輕人,稀疏圍成一個圈,當我從遠方跑近時,背對我的一個男生恰好拉響握在手中那種常在婚禮上使用的拉炮,突來的響聲把戴著耳機專心跑步的我嚇了一跳,腳步稍有踉蹌。另一個面對我,看著整個“事件”發生過程的女生,先是看著我愣了一下,接著轉頭對著同伴們笑得連腰都直不起來。。。。

騎腳踏車到一轉角處,兩個年輕女生騎摩托車逆向而來,眼看快要撞上一位行人,只聽見車上兩人同時發出一陣長長尖叫聲,車速卻沒有慢下來,顯然是在慌亂當中完全忘記拉剎車。行人及時閃過,女騎士們頭也不回,揚長而去。。。。

龍應臺1985年出版的野火集中有一篇文章叫“幼稚園大學”,內容敘述臺灣年輕女生大都很”乖巧“,但是碰上意外,只會哭哭啼啼,心智年齡大約是五歲。以前我對這篇文章內容不置可否,心想龍女士大概跟我一樣,在外生活久了,對臺灣社會了解不夠,而且,二三十年前生活在威權時代的年輕人,怎麼能和經過X,Y,Z等等不同世代文化洗禮,以及無數次資訊革命淬煉過後的現代尖端無敵無畏青年小將們相提并論?。。。。回臺至今半年,現在倒覺得龍的文章“歷久彌新”。

以前在大陸認識來自大江南北的同事朋友,幾個臭男人湊在一塊,常為哪個地方來的姑娘人氣更高抬杠 – 四川女生五官細致,但脾氣火爆;北方女生熱情大方,但不拘小節,上海女生小資新潮,但不易親近。。。。說起臺灣女孩,一般反應兩極,有人特別喜歡她們的溫柔乖巧,有人則是一聽到那些習慣性的尾音(哦,吶,啊。。)就起雞皮疙瘩。無論喜歡與否,共同印象是嬌媚時髦,共同的印象來源是臺灣電視劇或電影。每到這種時候,我都會以專家的態度告訴他們,別被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連續劇給騙了,真實生活中的臺灣女生是很不一樣的。。。。現在我倒是有一種生活在一場超級大型連續劇的感覺。

臺灣的美眉們是怎麼了?全世界的政壇和跨國企業越來越多女性接掌重要職務,我們的領導未來風潮人物遇到點狀況,大驚小怪,應對進退能力接近零分?臭男生們說林志玲漂亮,瑤瑤性感,於是不管智愚賢不肖,姐姐妹妹們爭相把自己打扮的嬌媚可愛,在三圍上大做文章,說起話來還得嗲聲嗲氣?

有一件我一直搞不懂的事是為什麼有那麼多臺灣美眉們,天氣稍微一涼,就必然得穿上一條緊身長褲/襪(有時外面還加一件短褲或短裙以示性感)和一雙或短或長的靴子?不可否認有些人這麼穿蠻好看的,但當有那麼多人,不管體型或場合是否合適,都做類似裝扮的時候,造成的整體效果可以用“倒胃口“來形容,連好看的都因此被拖下了水。。。。雖然一直不愿意承認跟不上時代,但如果這個疑惑證明我是個LKK的話,那也只好認了!

或許臺灣的男生們該為這種一成不變的審美觀負上一大責任。事實是,身為男人,我們內心多少都有些對胸大無腦型美女的獸性幻想,但同時我們也有對其他像是自信,溫柔,認真,纖細,知性等其他女性美德的人性響往。如果較偏人性的腦袋不夠發達以致任由偏獸性的下半身主宰我們的全部審美意志,由此只對某種表象美感有感應,而對其他的美無動于衷的時候,為贏得歡心的美眉們恐怕也因此失去許多其他裝扮自己的選擇。

前陣子吵得風風火火的校園美女事件,不管臺大x姬,政大x姬多麼振振有詞,人到頭來都還得為自己行為負責任。愛美是女人天性,長得漂亮更不是罪過,孤芳自賞之余,當然也可以自娛娛人。但別忘了女人還有另外一個天性,那就是幸福人生,快樂生活的必要條件永遠是贏得一個特定人全部而長久的愛,而不是許多人部分而短占的愛。聰明美眉善用天生條件工作賺錢無可厚非,過於留戀鎂光燈聚焦和憑借青春美貌討眾人歡心,就是自找罪受 -- 尤其討的是一幫獸性堅強,但不懂得欣賞的人的歡心,更是不值。

電視新聞女主播一向是臺灣美女的集散地,遙控器按一圈,可以見到多位精心打扮過的女主播們。美則美矣,但模樣出奇一致,不管是面部表情,聲音語調,甚至好幾位連髮型都一模一樣,一個個活像是參加模仿林志玲大賽的入圍者一樣,即使多看幾次也不容易記住誰是誰。但如果把頻道轉到并停留在CNN,一天下來也會看到幾位女記者,不同的是,這些女記者們有老有少,有黑有白,穿著打扮,口音聲調各異奇趣,不敢說個個是美女,但絕對環肥燕瘦,各有各的特色。

臺灣的姐姐妹妹們,奮起吧!這世上只有一個林志玲,妳永遠不會成為她(何況也有許多人不覺得她漂亮)。巧合的是,這世上也只有一個妳,妳所擁有的美獨一無二,可長可久。掩飾自己特色,東施效顰不止自討沒趣,根本是浪費生命。有句英文歌詞是“everybody is beautiful in their own way”, 美就在自己身上,為何捨近求遠?臺灣的哥哥弟弟們,長大吧!成天物化女性同胞,不充實自己,學習尊重,欣賞,乃至愛慕我們另一半全身心的美,到頭來吃虧倒霉的恐怕是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所有人。

那天在文化中心的女大學生美嗎?如果她在目睹一個慢跑者被她的同伴無心驚嚇後,能夠當場面帶微笑代表她的同伴說一句“不好意思”,這其中散發出的同理心,自信心,反應力,以至責任感和領導能力,都能讓她全身上下煥發出只屬於她自己的個性和知性美。如果我是她在場的同伴,必會因此對她心生欽佩和愛慕。那笑彎了腰又如何呢?。。。。就算這是一個自不量力的LKK對全體臺灣美眉們的公開嗆聲吧 -- 我認為她的行為只是讓那身毫無個性可言的緊身褲襪加靴子顯得更加庸俗幼稚而已!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我的高爾夫記事

第一次接觸高爾夫是三十出頭歲的時候,那個年代臺灣經濟成長很快,隨著股票市場大漲,企業界掀起一陣高爾夫熱。我服務的公司裏幾位較資深同事也受到傳染,集體瘋愛此道,經常下班後不回家,直接往練習場跑。平常在辦公室偶爾湊在一塊,聊起打球,個個眉飛色舞,沒完沒了,而且聽眾越多,說話的聲調就越高。受此環境熏陶,我自然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念頭,下了班後,跟著大伙,揭“桿”起義去。

別看這狀似簡單的“老人”游戲,上手還真需要花點功夫。剛開始上練習場,明明躺在腳前靜止不動的小白球,硬是能讓個全神貫注的七尺壯漢使出吃奶力氣揮桿擊打之後,依舊杵在原地,紋風不動,就像一切發生的事情都與它無關一樣,任你氣得牙癢,它卻依然故我。。。。可隨著練習次數多了,偶爾飛起在空中劃出美麗弧線的幾個球,就能讓一兩個鐘頭枯燥的站立和不斷重復的揮桿動作變得清涼有勁,回味無窮。更棒的是,當以後再有人在辦公室吹噓打球的種種時,我已不再只是鴨子聽雷。

醜媳婦總得見公婆,練習場站了一段時間,第一次上正式場地是大事一件。通常初學者能把球“趕”進洞中而不被後面人抱怨太慢已經很不容易,還要計算桿數就有點強人所難。我開始勉強數出18洞下來打了多少桿起碼是上了十次場以後的事。可也正因為如此,越發感受到克服挑戰的美好滋味,打球的次數也越發頻繁。隨著兩手膚色反差越來越大(只有一手帶手套),我自然而然也成了公司裏“Old Boy”俱樂部的一員,聊起打球口沫橫飛,意氣風發,而且在不知不覺間,就像我的前輩一樣,向年輕同事們傳遞出打球對提升社會地位的重要性。

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當中,周末假日時間安排都跟打球脫不了關系。高爾夫之所以被視為貴族運動,除了花費高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花時間。為了早上打球,經常天還沒亮就得出門。早睡早起當然好,可事實常是晚睡早起(甚至不睡),打完球後再回去補覺。週休兩天,打一天球,恢復一天,別的事也都不用做了。自我安慰運動健身好處多,可後來讀了一些專業報導才知道,作為一個運動項目,高爾夫其實最有益健康的部分是走路,其次是背負球桿袋。這下好了,在亞洲大部分國家打球,球桿都有專人負責拉運,甚至有些球場是開車打球,連路都不用走。尤其打完球後大吃大喝一頓幾乎成了例行公事,所以美其名是運動聯誼,一段時間下來,許多愛打高爾夫的人倒常是往腦滿腸肥的方向發展。

在台灣打了幾年球,自認算是個老手,住到澳洲之後卻對這個活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裡,打球所需的費用因場地而異,便宜點的連台灣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也就是說,高爾夫在澳洲,不過就是許許多多供大家選擇的運動項目之一,不屬於有錢人的專利。台灣球友以中年男人為主,這裡球場上男女老少都有,不管你是公司老總或修理玻璃工人,各拖各的球桿,一路說說笑笑,就像郊遊野餐。受那氣氛感染,揮桿之餘,我也開始漸漸培養出欣賞球場自然美景的閒情逸致,從日出的晨露到日落的夕陽,從樹木花草的芬芳鮮豔到各種野生動物的生動可愛。。。。不是台灣的自然景觀不美,實在是四周刻意被塑造出的那種階級氛圍,和一心只想把球打好的競爭心態,讓我每每忽略掉高爾夫球這項迷人的特點。

高爾夫在中國大陸更是距離一般人很遙遠的活動。住在北京時有一段時間因為自己不開車,常在假日抓上幾根球桿搭計程車上練習場,走在路上路人沿路行注目禮不說,甚至還有一次引來警察的盤問(何方好漢公然帶傢伙上街尋仇?)。北京冬天大部分球場因為氣候太冷關閉,但總還有那麼幾個場地不開白不開,反正地上也沒幾根草需要維護保養,剛好提供打死不退級的球友們一個解饞的去處。在冰點以下天氣中打球很辛苦,但也有不少特殊體驗。桿弟需要隨身帶根榔頭小撬,開球時在凍硬地面上鑿個小洞才能插球座。如果球掉上結冰的湖水面,不但不用罰桿,小白球還會向溜滑梯一樣骨碌碌滾得比飛得還遠。

和大多數打球的人一樣,我的成績一開始進步很快,後來變成起伏向上,到了近幾年,無論如何認真,桿數經常不進反退。在以前,一場球的成績好壞能夠相當程度影響心情,但後來慢慢發覺太在意成績只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高爾夫就是這麼回事,不努力當然打不好,太努力更糟糕;不使勁打球飛不遠,太用力球更不愛飛;平時慣用右手,打球就必須多用左手;越是怕進入困境,越容易進入;越心浮氣躁急於脫困,越是陷入更深困境。。。。這些種種,說的好聽點叫做“修身養性“,難聽點叫“違反人性”。無論怎麼叫,這就是高爾夫的另一個特點,跟它較真,自討沒趣;理解之後,妥協之後,反而自有它的另類迷人之處。

許多人退休後花很多時間打球。Why not? 總比無所事事成天窩在家裏看電視強得多。尤其以前工作時間總是不夠,現在剛好利用打球填滿大把空閒時光。我將近五年前剛退下來時就為打球做了不少規劃,可打著打著,過去打球像過年般的興奮情緒,反倒是隨著時空限制的解除有所下降。深究其原因,不全然只是因為現在可以天天過年所以不值錢;更根本的是,即使高爾夫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可似乎總缺少一種只有創造才能帶來的挑戰和樂趣。作為一種調劑身心活動很好,運動健身也說的過去,但成為生活的重心只怕有淪為玩物喪志之嫌。

打了將近二十年的球,現在打球動機跟開始時相比大不同,為了身份地位的心態沒了,為了突破成績的野心少了,追求更好裝備的熱情淡了。留下來的反倒是些過去較不懂得體會的東西,除了之前提到的欣賞自然之美,感受修身養性的氛圍之外,以前打球必定呼朋引伴,現在卻喜歡上一個人打球。獨自拖著球桿踽踽走在諾大原野之間,任由腦袋胡思亂想,或乾脆全部放空,有一種和天地融合的孤獨美。。。。當然,只要身體還打的動,只要經濟還負擔得起,促使我在有生之年不停揮桿的主要動力,和二十年前一樣,依然還將是那道天空中的美麗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