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十年一覺中國夢 - 大陸職場甘苦談


 
台灣人到大陸打天下,動機無非為了更高的金錢回報,和更長遠的職涯規劃,現階段的大陸的確可以提供這樣環境,但畢竟不是最熟悉的地方,比較起留在台灣,前進大陸需要多做準備。有人把這些額外的準備功課當成吃苦頭,有人把它當成磨練甚至享受,越是用積極正面態度看待的人,越有可能達成設定目標。但無論喜歡與否,都要認清一個現實,那就是眼前台灣還能讓人們做選擇,如果這種狀況能持續或改善當然最好,但誰也不敢保證或許有那麼一天,到海外工作會成為台灣人迫不得已的出路。
 

在我曾經工作生活過的地方,雖然人們成年後都需要工作養家活口,但不同地方人們對工作的看法很不一樣,表現在職場上的特性因此也大不相同,澳洲人大都把工作當成生活一部分,能少則少,以便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譬如家庭,興趣,健康等其他面向。工作在中國大陸既是生存必要,也是累積財富的手段,人們願意為賺錢付出各種生活代價,一個“好”工作必定是賺錢多的工作。台灣現況大致位於以上兩者之間,工作者除了求取金錢回報,也對性向志趣有一定程度要求。
                                                                                                

台灣年輕人進入社會,因為種種來自外界的壓力,可能在一段時間之後忘記自己曾經一度擁有的人生理想,尤其隨著工作經驗累積,職務逐漸升高,責任逐漸加重,更容易將生活和工作間應有的平衡徹底拋棄。無處不在的社會主流功利思想鼓勵人們以事業為重,即使以犧牲人生其他重要面向作為代價也在所不惜。這樣的行為表現在當下或許不會製造太多問題,後遺症通常在年過中年之後逐漸浮現,疏離的家庭關係,快速惡化的身體健康是最常見症狀。
 

在中國大陸工作,這方面的問題更加嚴重,因為既然來此的目的就是拼事業,當然得使出全力,許多台灣上班族將家眷留在台灣,一個人在大陸打拼,時間一長,很容易和難得見面的家人產生隔閡,而且大陸是個對男性充滿誘惑的地方,面對誘惑,花錢逢場作戲已經算是上焉,散盡家產,妻離子散的案例並不少見。獨處異地感覺寂寞孤獨很正常,應該試著結交一些不牽扯利害關係的本地朋友,同事鄰居,販夫走卒都可以,很多時候孤獨感其實肇始於自己的封閉,同是外地人也不會因為湊在一起就克服孤獨感,融入環境才是解決之道,敞開胸懷接納別人,不但幫助融入,而且還很有趣好玩。
 

台灣人在大陸健康情況不好的情形不少,原因很多,水土不服,食物不潔,空氣不佳,衛生條件不良,醫療環境不友善等,但不可否認,工作過度也經常難辭其咎。我本身工作習慣能不加班就不加班,但處在這種環境也很難不隨波逐流,因為就算刻意早點離開辦公室,頻繁出差依舊能將大把時間綁在旅途上,而就算盡量注意正常飲食,為求效率,仍然難以避免次數頻繁的工作午餐(邊開會邊吃簡餐),而在次數更加頻繁的聚餐場合,大吃大喝是例行公事。
 

台灣社會平均工作時間已經算長,大陸更是在所有相關調查報告中名列前茅,白領上班族超時工作是正常作息,偶爾有急事準時下班才是需要跟老闆報備的非常舉動,入夜以後從外部看辦公大樓,幾乎全都是徹夜燈火通明。如此工作強度,加上因此衍生的生活形態,讓多數人處在“亞健康”狀態之下,青壯年猝發過勞死案例屢見不鮮,許多上班族雖然不致病痛纏身,但明顯缺乏年輕人應有的青春氣息。
 

正在或有心想到大陸的台灣人,努力工作之餘,必須有比在台灣生活更高的健康意識,外在環境無法改變,就要從養成良好個人生活習慣開始,這需要相當強的意志力,因為大陸環境不但會導致人們過度工作,也會導致人們過度玩樂,兩者都對健康有害。我在大陸看過不少事業有成的人因為健康因素被迫做出負面改變,即使一路順遂直到退休,也有好幾位不久之後就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失去健康也失去生活。養成運動,和對健康不利事物說“不”的習慣是關鍵,事業再重要也需要身體支撐和享用,不要被外界環境拖累了人生最重要的支柱。
 

在外人地盤討生活需要有比在自家熟悉環境更高的情商(EQ),職場上與人相處本來就是一門藝術,既是歸屬感和友誼的主要來源,更有可能是生活中沮喪嫉妒苦痛的始作俑者。根據調查,大陸職場中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人有遭受過“冷暴力”的經驗,也就是被他人在有意無意間中傷,毀謗,打壓,冷落的經驗。冷暴力不會造成身體上的疼痛,卻會造成心裡上或大或小,或長或短的傷害,也是形成亞健康各種症狀:疲勞,失眠,頭痛,焦慮等的最主要因素,尤其當所謂的他人是工作中無可迴避的,譬如:直屬上司,下屬,主要客戶等人時,冷暴力可以將原本正常的生活直接打入地獄。
 

有這麼多人受到冷暴力的攻擊,就必定有相對數量的人用冷暴力攻擊別人,動機可能是為排擠異己,管理下屬,彰顯重要性,報復等等,心理學家做過研究,承受冷暴力固然痛苦,施行冷暴力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去,因為這種行為反應人性陰暗面,如果不但不加節制,反而任其成為職場求生工具,久而久之,必會形成精神上難以治癒的疾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中國大陸職場冷暴力的問題比包括台灣在內的其他地方更加嚴重,這點和中國傳統強調尊卑長幼的階級意識有關,也和競爭激烈的社會現況有關,台灣人剛到這裡經常很不習慣各種行政人員的官腔官調,如果有求於人,即使只是對方份內工作,也常會被看臉色。
 

碰到冷暴力,專家建議不要情緒化處理,因為這正是施暴人期望看到的反應,也不要逃避迂回,堅定而委婉的直接和當事人溝通,如果多次努力仍不能改變就想辦法換個工作場所。而且無論如何都不要施暴於人,因為會置自己於冤冤相報的不堪境界,尤其如果身爲主管,對下屬施展冷暴力或許一時逞了官威,卻破壞團隊的工作氛圍,得不償失。克制自己不容易,長此以往能為自己在組織中樹立正面形象,重點是理解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成全他人,也不只是爲組織績效,更是爲了讓自己日子過得比較舒坦有趣。
 

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企業組織提供多數人心裡歸屬感的需求,如果運氣好加入的企業形象和業績都很好,身為員工自然心生驕傲,反之亦然。我們平時對這種需求認知不深,一旦離職,在沒有找到下一個歸宿前,失落感油然而生,這也是不少人雖然對現況不滿,卻不願意輕易改變的原因。台灣人在大陸工作,比在台灣更容易產生缺乏心理歸屬的問題,如果職業生涯一切順利那還好,但如果碰上不順瓶頸,容易產生不知為何而戰的倦怠感,解決之道是經常反省自身的生活目標,工作賺錢養家活口之外,還有什麽追求和意義,如果現況根本違背個人價值取向,不如早點做出改變。
 

職場是人在成年之後展現長才的舞台,工作提供的挑戰讓人們在校所學能派上用場,隨著不斷加重的責任,新的挑戰更提供人們不斷學習成長的機會。工作成就不但讓人們自我感覺良好,還經常獲致外界認可,形式從被老闆拍拍肩膀到實質獎勵升遷加薪都是受到尊重的呈現。因為人性對自尊和他人尊重的需求無時不有,貫穿一生,工作之於快樂人生的重要性自然不言可喻,即使眼前不需要為五斗米而折腰,或者退休以後,許多人仍然選擇持續工作,接受新的挑戰,創造新的成就。
 

但職場不是天堂,如果負責職務不能發揮所長,甚至需要自曝其短,那工作也可以成爲一場噩夢。許多企業自詡人性化管理,事實是無論如何人性,組織終究得靠制度運轉,對員工技能需求也必定以組織目的為前提,但人不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貨品,各有各的特長短板。有人用在黑暗中拼圖形容組織和個人之間關係,組織是完整圖像,個人就像一塊塊拼圖碎片,拼完後打開燈光仔細一看,才發現大多碎片放錯位置,是被硬塞進空格的。如果工作恰好符合自身志趣能力,那每天早上必能從床上跳起迫不及待投入工作,現實世界有這種福氣的人少之又少,多數人們面臨狀況是工作中無趣艱澀的部分造成生活不同程度折磨。
 

因為是為外人工作,台灣人在大陸經常碰上“玻璃天花板”的問題,也就是無論具備多少技能或如何努力,在攀爬職業階梯的道路上總是碰到一些有形無形的障礙,就像頭頂上有一面玻璃做的天花板一樣,雖然看得見更上層職位,卻永遠爬不上去。甚至有些組織(譬如家族企業,某些跨國公司和大陸國營企業)的天花板根本不是玻璃做的,而是擺明了只有某種身份才能進入管理層,在這種組織工作需要及早認清現實,理解勞資雙方階段性相互利用是職場生存遊戲規則的一部分,無可厚非,台灣員工通常比較忠厚老實,在這裡發揮過多對組織的忠誠投入,或抱怨不受賞識,同樣沒有必要。
 

工作帶來的成長學習讓人們有機會更清楚認識自己的潜能,也讓人們有機會把屬于自身的特點長才發揮出來,因此帶來名譽獎賞還在其次,實現自我過程中産生精神上的陶冶陶醉比物質享受更可長可久。但生活中除了工作外還有其他需求,現今社會賦予工作的正當性高過一切,譬如超時工作無法陪伴家人常被認爲是責任心和愛家顧家的表現,工作過度造成身體衰弱傷害甚至可能被推舉爲勞動楷模,這種扭曲的工作價值觀能讓工作狂們獲得一時掌聲,但是對產生真正平靜喜悅的自我實現並沒有任何幫助。
 

從事不符合個人特點長才的工作,會產生一項被一般人忽視的問題:失去自我!人在成長過程當中,藉由嘗試和摸索,對自身特點多少有些認知,並且由此產生對未來的憧憬,也就是人生志願和理想,成年後社會現實往往將夢想澆熄,或至少佔時擱置,在各種責任壓力下,運氣好一點,從事職業不至於過於無趣或令人沮喪,運氣稍差就只能感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忙忙碌碌,汲汲營營的職業生涯一轉眼就將人們帶到中老年階段,這時即使外部責任已盡,卻也失去重新拾回實現人生志願所需的健康和技能,換句話說,也就是再也無法走上實現自我的道路。
 

選擇出走到大陸打天下的台灣人,通常有比其他人更清楚的目標,和更強大的勇氣,只要將視野拉得更長遠一些,訂出階段性人生目標,就能在追求更成功職業生涯的同時,不讓自身因為生活受外界掌控導致失去自我,即使迫於眼前工作,無法完全兼顧培養興趣,發展精神,也絕不要就此放棄。專家說發揮長才比改善缺點快樂得多,成就也大得多,但組織往往要求個人補足缺點更重於嘗試創新,因此經常檢視工作和生活內容非常重要,盡量使工作內容朝發揮自己長才方向靠攏,必要時果斷作出調整,即使造成事業一時放緩甚至倒退也在所不惜,不要忘記職業生涯再重要,總有過去的時候,為完整人生打基礎必須趁現在。
 

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描述身而為人有下列幾項天生需求:

生理

安全

歸屬感

自尊和他人尊重

自我實現

之所以稱為層次是因為如果上一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下一個需求就不會發生,打個比方:肚子都吃不飽的人絕不會煩惱如何發揮自己的特長。仔細推敲工作能帶給人們的種種幫助和好處,會發現它可以滿足所有層次的人性需求,不但是生活必須,更是快樂幸福的源頭,少了工作,人的一生不但無以為繼,而且暗淡無光。
 

但工作也處處充滿著陷阱,稍不留意,很容易成為生活中煩惱悲傷的主要來源。天堂或地獄的差別在於工作者是否清楚認知生活目標,自身特點,以及如何定位工作扮演的角色。以需求層次為背景,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不會長久只停留在求取溫飽的階段,但還是有太多人自我設限,在滿足生理,安全和歸屬之後,被物質誘惑造成的“尊重”假像卡住,以致難以走上自我實現,很可惜,在缺乏精神追求,一切向錢看的中國大陸,這種情形更容易發生,生活於此不可不慎。
 

回想自己在大陸的職場歲月,小結經驗,我認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不要誤會這是因為人治社會搞人際關係比認真做事重要,而是因為這是個龐大多元的地方,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人跟人間思維和行為方式差異性很大,與其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更好的方法是一以貫之,以誠待人,雖然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有時吃點小虧不傷大雅,而誠懇的態度,包容的行為,能夠讓一個來自海峽對岸的外地人優游自在於一個看似處處艱險的職場環境。
 

對台灣人來說,大陸工作環境有許多有利的地方,也有不少不利之處,用刻板印象意識形態看待大陸職場,限制很多,換個角度,卻又海闊天空。就像有些到過大陸北方的台灣人不喜歡北京氣候,冬天太冷,夏天太熱,春秋又太短,有些人卻很喜歡,因為四季特別分明,同樣的,有些人覺得北方人很粗魯無禮,從另一角度接觸,卻又很直爽可愛。不熟悉的東西不見得不好,跨出舒適區嘗試新鮮一開始不容易,一旦食髓知味,會發現這不只是生存之道,更是生活中樂趣和意義的主要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